Translate

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

蓝喉蜂虎Blue-throated bee-eater

蓝喉蜂虎,中型鸟类,体长26~28厘米。头顶至上背栗红色或巧克力色,过眼线黑色,腰和尾蓝色,翼蓝绿色,腰及长尾浅蓝,中央尾羽延长成针状,明显突出于外。颏喉蓝色,其余下体和两翅绿色。
嘴细长而尖,黑色,微向下曲。以蓝喉为特征,极具观赏价值。
前额、头顶、枕、后颈和上背深栗色,下背蓝绿色,腰天蓝色,尾蓝色,中央尾羽延长,突出约65毫米;肩和翅绿色,内侧飞羽蓝色,贯眼纹黑色,到眼后变宽。颏、喉和颈侧蓝色,胸和上腹绿色,腹淡绿色,尾下覆羽淡蓝色。
幼鸟似成鸟,但头顶、枕和上背为暗绿色,中央尾羽不延长。
虹膜红色,嘴、脚黑色。
栖息于林缘疏林、灌丛、草坡等开阔地方,也出现于农田、海岸、河谷和果园等地。尤喜近海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。
食性:主要以各种蜂类为食,也吃其他昆虫。喜呆于栖木上等待过往昆虫;偶从水面或地面拾食昆虫。
(摘自百度百科)
 
蓝喉蜂虎【鸟纲】【佛法僧目】【蜂虎科】【蜂虎属】【蓝喉蜂虎种】

Blue-throated bee-eater【

Beberek Leher Biru【




 

 

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

142. 橙腹咬鹃Orange-breasted Trogon`

三月的第一个学校假期和阿蓝去武吉丁宜走了一趟,目标就是这橙腹咬鹃和银胸丝阔冠鸟。可是只有这咬鹃出现,那只武吉丁宜的明星鸟连它的叫声都没听到。
这对咬鹃都挺合作的,当它们出现时,我的电池刚好没电,后备的又放在车上忘了拿,没办法之下只好叫阿蓝看着我的相机,一个人走下去停车场拿,还好回到哪这对咬鹃还在。总算没白走一趟。

橙腹咬鹃,为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,分布于柬埔寨、中国、印度尼西亚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泰国和越南。

橙腹咬鹃全长310,嘴峰14,翅126,尾186,跗蹠l4毫米。体形较红头咬鹃为小。

雄鸟的头部和颈部都是橄榄黄色,眼睛的周围裸露出青蓝色的皮肤,眼睛里有暗褐色的虹膜。短阔而粗厚的嘴为黑褐色,尖端微微向下钩曲,边缘上有一些不太明显的锯齿,下嘴的基部还生有发达的嘴须。背部为栗色,翅上的覆羽具有细窄而密集的黑色与白色相间的斑纹,颏部、喉部和前颈等处都是橄榄黄色,下胸部呈深橙红色,其余的下体都是橙黄色,只有腋部的羽毛为白色。
尾部共有12枚尾羽,色彩搭配非常复杂,别具一格。其中一对中央尾羽为栗色,但尖端为黑色,呈平截状,三对外侧的尾羽基部为黑色,端部为白色,邻近的其余两对尾羽则全部是黑色。腿和脚趾都是铅灰色,爪为角色,脚趾两前、两后,但却是三、四趾在前,一、二趾在后,所以称为异趾型,趾的基部有部分合并,适于攀缘。

雌鸟的头顶与后颈为暗橄榄褐色,向后转为棕褐色,翅上覆羽的横斑不为白色而为棕色,颏部、喉部和前颈等为灰橄榄色,其余的下体都是鲜黄色,下胸部的色泽更为浓著而呈橙黄色。

橙腹咬鹃主要栖息于海拔600-1500米之间的低山常绿阔叶林中,也出现于小块丛林、竹林和疏林中,常常单个或成对活动,多出现在树的中、上层部位,但也频繁地活动于地上。
在林间飞行时多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式,十分迅速,但飞行距离不算太远。性情胆怯而孤僻,喜爱安静的环境,不善鸣叫,休息时多隐匿在较阴暗的地方。

橙腹咬鹃在空中和地面上均能捕食,它的食物主要是蝗虫、螳螂、蛾类、蝶类、蜂类等各种昆虫以及它们的幼虫,有时也吃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果实、浆果与种子等。

橙腹咬鹃的繁殖期为3-5月,营巢于天然的树洞之中,或者在残存的树干上自己掘洞筑巢。
(摘自互动百科)


橙腹咬鹃【鸟纲】【咬鹃目】【咬鹃科】【咬鹃属】【橙胸咬鹃种】

Orange-breasted Trogon【Class:Aves】【Order:Trogoniformes】【Family:Trogonidae】
【Genus:Harpactes】【Species: H. oreskios】
Kesumba Harimau【Kelas:Burung】【Order:Trogoniformes】【Keluarga:Trogonidae】
【Genus:Harpactes】【Spesies: H. oreskios】